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写作 > 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4-05-03 18:56:15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实习报告1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熟悉与了解,把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学问,但是书本上的学问与实际状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熟悉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头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用法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把握褶皱的基本学问和推断背斜、向斜的力量

6、现场熟悉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熟悉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爱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头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特别的严峻,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其次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化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留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稍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掩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峻。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其次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峻,表面基本无植被掩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连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看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熟悉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四周,开头下午的实习,主要是熟悉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具体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3、熟悉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头了其次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由于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晰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熟悉。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看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看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长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状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连续登山,开头褶曲的熟悉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推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渐渐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

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连续上行,在途中老师时常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洁通过直观的感觉来推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特别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终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简单造成错误推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 ……此处隐藏44283个字……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

我随便测了一处岩石:岩石走向128,倾角87,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叠泉入口,九屏峰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三叠泉,既分三叠,又一气呵成,风飘日映,千姿百态、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在入口老师给我们讲了路边的石英砂岩。此处我们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老师在路上找了个点给我们详细的介绍的结构,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地带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对生命财产的破坏很大,但如果能正确的根据地形来设计规划的话,可以大大减轻这种地质结构的不足而带来的危害。当岩石走向与边坡角同侧时;若岩倾角大于边坡角,则没有危险;但岩倾角小于边坡角时,就会对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我们还见到了庐山九屏峰。

此处为剪节理、成对、呈X型.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峙谷幽深;但从牯岭街至汉阳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隘口马头山庄

这里是变质岩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SiO2。这里有褶皱里的背斜,属于平卧褶皱。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破碎带夹杂〈2MM的断层泥,即断层角粒岩。

此处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从上明显看出有断层现象,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在看到断层的同时,又有褶皱的出现,下盘核部为老地层,两面为新

地层,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皱现象。

附上褶皱现象图.:岩层向上弯曲,剥蚀后,其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是新地层。核部由于岩层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

(二)狮子洞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回来后我还查阅了一些关于庐山的地质资料,作为对实习的补充:

1.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3.谷地地貌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4.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并形成动力变质带。拆离断层下盘为早前寒武纪星子群结晶岩系、前震旦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其顶部形成初糜棱岩带,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变形和退化变质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