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1.建筑基础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建筑基础施工质量优劣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合格与否,因此,必须保障建筑基础施工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打桩时由于施工人员操作有欠规范,致使桩孔回填有欠均匀、打桩松密度不一,由于桩自身密度松散,因而极易出现断裂等情况。在基础施工之前,虽然设计人员必须对打桩深度、桩尺寸等加以严密地计算,但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受特殊地质情况的影响,如粘性土饱和度、地下水水位、碎石等,导致桩身受到严重挤压,致使桩身实际尺寸同设计尺寸存在较大的偏差。
2)施工操作过程未依据施工设计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开展,导致建筑基础施工融合度差,在合格率控制方面难以满足要求。
3)基础施工中防潮层可能存在失效等问题。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防潮层极易开裂,或由于抹灰不均匀、不严密,导致难以有效阻挡地下水的渗透,致使墙体潮湿情况严重。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将防潮层作为独立的项目展开施工。
4)基础施工中还会存在基础轴线产生位移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大放脚作业时难以有效把握分寸,无法提高准确性,极易出现偏差,而导致后续基础施工过程中出现轴线发生位移等情况。
5)施工中也可能存在基础标高出现偏差等问题,主要由于基础下部沙层及基座所需沙土、混凝土等标高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砌筑过程中难以有效控制标高。基础砌筑过程中,受大放脚尺寸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基础皮数杆难以全面贴近,因而影响了对各基础、皮数杆间标高差距的准确观察,具体施工过程中,砌筑方法不科学也极易导致冒高现象发生。
2.加强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2.1加强对施工现场各项工序的管理
基础施工前必须对是否满足开工条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开工之后能够连续、顺利地施工,同时,保障基础施工质量。具体而言,是对工程实施计划以及施工方案明确与否,工程质量指标、控制方法明确与否,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是否落实进行确定,同时,还必须对仪器配备是否齐全进行检查,对施工图、标准试验等基础资料全面与否进行检查。此外,还应对工序交接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完善的制度化控制方案,并坚持落实。就关键工序或对基础施工质量存在重大影响的环节,除了加强自检、互检以外,还应专人对工序交接情况进行检查,保障工序的合格性,使后续施工开展奠定基础。
2.2注重控制测量的精确度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基础桩位施工中,对工程测量技术的要求更高,必须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以施工规范要求为依据,将承台桩位偏差降至最低水平。在土方开挖、底板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尽可能防止对工作面土层进行挠动。周密的.测量能够有效控制开挖深度,以防超挖、乱挖情况发生。此外,钢筋定位、放线也是工程测量的重点之一。对于面积大、结构复杂的基础工程而言,必须确保测量防线的科学性,确保墙柱插筋的质量,以防出现偏位、移位等问题。
2.3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采用桩机进行吊桩时,桩、桩架垂直方向之间的距离应在4m之内,偏吊距离在2.5m以内。吊桩过程中应注意慢起,桩身应从两个方向分别系上缆索,通过人工控制,确保桩身的稳定性。在吊桩之前,应先将锤升至足够位置,并进行固定,以防吊桩过程中桩锤突然坠落。起吊过程中确保吊点准确,速度均匀,确保桩身的平稳性,必要时可设置缆风绳。将桩身附着物进行清除,在起吊之后严禁人员通过。吊桩、运桩过程中存在干扰时,必须立即停止运桩。矫正桩时切忌用力过猛。打桩时锤击切忌偏心,开始时落距应小,若桩身存在倾斜,桩头损坏、断裂时,必须停止锤击进行处理。套送桩过程中,确保送桩、桩锤、桩三者处于同一轴线上。拔送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绳扣,操作过程中应缓慢进行加力。拔出桩后,地面的孔洞应进行回填。桩管达到设计深度之后,将桩帽、桩锤升至4m以上加以锁定,对桩管、混凝土浇注情况进行检查。采用成孔钻机进行作业时,必须确保安置的平稳性,以避免钻机突然出现倾倒,或钻具下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4竣工验收质量控制
基础施工竣工后,必须进行验收,对施工质量达标与否进行确认,确保施工质量同设计图纸相符。在验收之前,施工方应加强自检,检查之后及时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质量达标后进行验收,验收工作人员要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对基础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及质量标准要求进行审核,一旦检查出问题,要求施工方立即返修。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础施工质量好坏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明确掌握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逐步提高建筑基础施工水平,以保障建筑工程后续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